嘉庆四年,太上皇乾隆驾崩,和珅失去了唯一的靠山,昔日的荣华富贵也因此迅速消散。乾隆下葬后不久,嘉庆帝开始梳理和珅的罪行,列出了二十项大罪,最终下令逮捕和珅,并下旨抄家。尽管和珅以贪腐而臭名昭著,但嘉庆帝依然震惊于他家中的财富——他从和家抄得的白银竟然高达八亿两,外加大量无价之宝、奇珍异宝。当时大清朝的年税收入也不过七千万两,单凭这些白银,就足以维持朝廷十五年的开支。 因此,民间有了“和珅摔倒,嘉庆吃饱”这样的说法。嘉庆虽然愤怒不已,但考虑到和珅曾是乾隆最为宠信的心腹,他便赐予和珅一条白绫,让其自尽,以保留他最后的颜面。和珅在享尽权力和财富的同时,却以四十九岁的年纪陨命,堪称一代风云人物。他曾是乾隆时期的第一宠臣,若非乾隆去世,和珅的权势恐怕还能维持更长一段时间。 展开剩余85%然而,和珅的顺利仕途背后,也有着一位他最为畏惧的对手——章佳·阿桂。这位与和珅政见不合、立场截然不同的强者,几乎可以说是和珅生涯中的最大障碍。要不是章佳·阿桂在晚年选择告老还乡,和珅或许早就无力与之抗衡。章佳·阿桂为何能让和珅如此忌惮?他又为何成为和珅的死敌呢?今天我们不妨一探其中的缘由。 章佳·阿桂出生于康熙五十六年(公元1717年)八月初三,来自满洲正蓝旗的官宦世家。他的父亲阿克敦是乾隆帝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,官至刑部尚书。自小生长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环境中,阿桂天赋异禀,过目不忘、聪明机敏。为了培养儿子,阿克敦为他请来了名师,从小便在书香门第中接受教育。阿桂十六岁时就顺利考入了官学,成为了“天子门生”,为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经过数年的辛勤读书,阿桂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拔得头筹,顺利入朝为官。凭借家族在八旗中的地位以及父亲的影响力,阿桂的升迁也并未遇到太大阻碍。后来,他被任命为兵部主事,继而成为户部郎中,职务节节攀升。不过,他的仕途并非一路顺风。有一次,因疏忽大意导致户部库银丢失,阿桂也因此受到处罚,降职查办。 尽管如此,阿桂本身并非全凭家族背景,实际上他天资聪颖,在军事方面尤为出众。凭借着一项项卓越的军事才能,阿桂最终在军中开创了自己的天地,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。乾隆二十年,乾隆帝决心平定新疆叛乱,派遣军队驻扎西北边疆,阿桂随军抵达乌里雅苏台,负责传递军事情报。战场瞬息万变,阿桂凭借其敏锐的判断力和精准的信息传递,屡屡获得乾隆的称赞与提拔。 阿桂通过立下赫赫战功,逐渐在乾隆帝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。尤其是在乾隆的父亲阿克敦去世后,阿桂更加力求凭借自己的能力为家族赢得荣耀。战争逐渐接近尾声时,西北的霍集占兄弟趁清军松懈之际发动叛乱。阿桂临危受命,带领清军迎击叛军,并巧妙地采取前后夹击之计,成功击败了敌人,天山南路的战役一战成名。 凭借此战的胜利,阿桂得到了乾隆的极大信任,并被留在新疆负责巩固统治局势。为了解决当地粮食短缺问题,阿桂提出并实施了伊犁屯田政策。尽管此举遭到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对,他们认为长时间驻军新疆无疑是浪费财力和人力,但阿桂坚定认为为了守住新疆,必须采取这一措施。最终,乾隆同意了阿桂的建议,伊犁屯田得以顺利实施。几年后,屯田计划取得了丰收,帮助大清稳住了西北的局势。 阿桂的功勋与威望日益增长,乾隆不仅提拔他为工部尚书,还因其杰出的政绩将他调回北京,并授予他军机大臣的职务。阿桂在朝中地位崇高,已经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武官。然而,正当阿桂风光无限时,和珅却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崛起。 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,年仅二十三岁时才第一次获得皇帝的注意,并被任命为仪仗队的侍从。和珅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,父亲仅是福建副都统,家庭条件并不优越。和珅的少年时代更是命运多舛,三岁时母亲去世,父亲也在他九岁时因病去世,兄弟俩只能依靠家族亲戚抚养。尽管如此,和珅才智出众,精通满、汉、蒙、藏四种语言,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 但和珅的仕途并非一蹴而就,他并没有像阿桂那样得天独厚,也没有家族庇护。和珅的仕途经历了多次波折,甚至科举也未曾成功。在几经辗转之后,和珅终于凭借岳父的背景被选拔为三等侍卫。由于机缘巧合,和珅很快就博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,他以善于取悦皇帝而迅速晋升,几个月内便从侍从升为满洲副都统。 和珅逐步攀升至权力的巅峰,而在此期间,他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,迅速与乾隆建立了深厚的关系。随着和珅的升迁,朝廷内部的势力也开始逐渐分化,阿桂率领的武官派、和珅为首的贪官派以及刘墉为首的御史派,各自为争夺权力而角力。在这一过程中,和珅的迅猛上升引起了阿桂的极大反感。 阿桂虽然身处边疆,职位显赫,但他并不喜欢和珅这种依靠阿谀奉承博取上位的做法。而且,阿桂性格刚直,崇尚实事求是,因此他对和珅的方式心生不满。尽管如此,和珅并未因此收敛,反而更加靠近乾隆,不断扩展自己的权力。 在乾隆四十六年,甘肃爆发民变,百姓联合起义,占领了兰州。乾隆派遣阿桂与和珅共同前往甘肃平叛,两人兵分两路。和珅带领的军队未能有效执行任务,导致战局失利。阿桂迅速赶到海兰察部,责问和珅为何军队会失败,和珅将责任推卸给了其他将领。经过阿桂的调查,才发现问题出在和珅的指挥失误,最终乾隆对和珅进行了训斥,并决定让阿桂接管平叛任务。 和珅虽然面临屡次失误和失败,但凭借其政治手腕,他最终成功地迫使阿桂辞去职务,告老还乡。和珅的胜利意味着武官派的彻底败落,从此他在朝堂上的权力进一步巩固。而阿桂的离开,也让和珅得以在乾隆晚年继续掌控大清朝政。 最终,和珅虽然摧毁了阿桂,却没有预见到自己最终的结局。在嘉庆即位后,和珅因贪污罪被赐 发布于:天津市
|